挑一把適合自己的吉他之小常識
一、Body 有什麼要挑的:
最重要就是木材了。可以從木頭的顏色、紋路等來判斷。常見用來做琴身的木材大概有 Ash、Alder、Mahogany、Basswood、Maple 等等~
二、Body常見木材、特性:
1. Ash 音色清楚明亮,通常是淺褐色有深而大的紋路。通常不會太重。Stratocaster、Telecaster等常見。
2. Alder 較 Ash 輕,有豐富的音色,中低頻的共鳴不錯。也是淺褐色有較細的紋路。Stratocaster、Telecaster等常見。
3. Mahogany 算是相當重的木頭,音色豐富甜美,中低頻明顯。通常是紅褐色帶有黑色細紋。Les Paul、PRS等常見。
4. Basswood 很輕的一種木頭,顏色白晰幾乎沒有班點細紋。中頻明顯是他的特色。Ibanez Jem系列等常見。
5. Maple 音色清楚明亮,高頻表現很好。但重量太重,通常是一層薄片貼在 Body 上 ( Top ),會有美觀的紋路。常見的有 Flame ( Curly )、Quilted、Bird's Eye 幾種,或是沒有特殊紋路 ( Plain )的。 Les Paul 通常會貼一層 Maple Top
三、Neck 用什麼木材:
Neck 用的木材對音色一樣有影響。但因為 neck 還要承受弦的張力,所以木材常用 Maple 和 Mahogany。因為這兩種木頭較不易變形,能承受弦的張力程度較大。尤其是 maple,最常被拿來做 neck。而 mahogany 的優點是較不易扭曲,所以在一些 Fender 的 maple neck 後面有一條 mahogany,就是有加強 neck 的作用。這種 neck 又被稱作" Skunk Stripe ",很有趣。常見的 Fender 一般都是 maple neck,而 Gibson 就常用 mahogany neck。
四、選擇指板有什麼該注意:
通常在 neck 上面,有一層薄薄的木片,就是所謂的 Fretboard ( 有些琴是 neck 與 fretboard 同一塊木頭叫做 one-piece ) 。它是和 player 直接接觸的部份,因為上面有一條條的" Fret " ( 俗稱為銅條,雖然不一定是銅做的 ),所以這一片木頭被叫做 fretboard。它對音色以及手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。
五、Neck常見木材、特性:
1. Maple 音色清晰明亮,高頻明顯。木質細密,從淺白到金黃色都有。有些琴會用 Bird's Eye 或 Curly Maple 來增加美觀。
2. Rosewood 聲音溫暖平順,中低頻較強。從紅褐色到深咖啡色都有,通常還有明顯的" 毛細孔 "。
3. Ebony 中高低頻都很清楚,音色明亮 attack 明顯。木質細密,從深咖啡到黑色都有。
4. Pau Ferro 音色類似 Ebony 但比較溫順。大多為紅褐色。
六、不同的 neck 接法有何差別:
一般 neck 和 body 的接合,有三種常見的方式:
1. 鎖接式琴頸 ( bolt-on ):例如 Fender 的 Stratocaster 和 Telecaster。通常是用 4 根螺絲鎖接在一起。這種作法最簡單,sustain 較差是缺點。好處是可以拆換 neck、容易調整琴頸角度。
2. 粘合式琴頸 ( set-in / glued-on ):Gibson 的 Les Paul 和 SG 就是 neck 和 body 用頭相接,然後粘起來。這種作法會有較好的 sustain,但是 neck 等於被固定住,不能換也無法調整。(所以買此類型的琴保養要特別特別注意!彎掉很難調整!)
3. 穿透式琴頸 ( neck-through-body ):這是最困難的作法,能得到最好的 sustain。方法是用一整塊 ( 或數塊 ) 木頭作一個長條形的 neck,琴身由兩邊的木頭相接組成。也就是說,琴頸從頭到尾都是一整塊木頭。代表作有 Gibson 的 Firebird。1941 年 Les Paul 在紐約 Epiphone 工廠做的 "The Log" 就是一把典型的穿透式設計。
七、什麼是 neck 的 "Profile" :
所謂 "Profile" 就是 neck 的形狀,它影響到音色和手感。一般喜歡速彈的人可能會喜歡比較薄的 neck,喜歡藍調的人可能傾向較厚的 neck。Eric Clapton 最喜歡的 "Blackie",neck 握起來感覺像三角形,就是所謂的 "V-Shape"。要注意的是,較薄的 neck 雖然比較好彈 ,卻比較容易變形,sustain 也會較差。
八、Scale 的長度有什麼影響:
Scale 就是從 nut(上弦枕) 到 bridge(琴橋) 的長度。它的影響主要在於弦的張力大小和 frets 之間的距離。Fender 的標準是 25.5",Gibson 的標準是 24.75"。當我們用相同粗的弦調相同的音高時,在 Fender 上,弦的壓力就比較大。所以一般 Fender 都較 Gibson 難彈。(這只是說弦壓力而已,Gibson的Neck比較厚,所以有些人會認為比較難彈)另外,音色也因此受影響,所以 Fender 有明亮、清脆和 harmonics 豐富的特色;而Gibson 則顯得較溫暖柔和,attack 比較小。另外,長 scale 琴的 frets 間距較大,短 scale 琴則相反。所以在一把 scale 是 24.75" 設計有 24 格的琴上,彈到高把位手指頭可能都擠在一起了。有些創新設計的廠牌例如 PRS,定 scale 為 25",可以截長補短。不過有趣的是,PRS 的 Santana model 是一把 24.5" 的 24 格琴。
九、什麼是 "Radius":
簡單地說,就是指板的彎曲弧度。一般的 Fender 都是 9.5",vintage Fender 通常是 7.25"。數值越大表示弧度越【小】,也就是越平、越好彈。通常喜歡玩高技巧的 player 會喜歡較平的 radius,適合速彈和一些誇張的技巧。
十、Neck 的寬度也有影響:
一般說來,越寬的琴頸,越方便我們彈一些誇張的技巧,像是較大的推弦、點弦等等。這是因為弦和弦之間的距離較大,做這些技巧時,手指比較不會碰到其他弦了。但是太寬的琴頸不容易壓和弦,所以有些人喜歡窄一點的 neck,若是手掌較小也比較容易彈。較窄的琴頸比較容易讓我們掌握、感覺順手。許多吉他手喜歡 vintage 琴的原因也在於它的順手好彈。
十一、Fret 有什麼大學問:
通常 fret 是用銅和其他金屬合成的材料做成,但 player 比較關心的是它的形狀大小。一般來說,較粗大的 fret 能提供較好的 sustain,也能使 player 彈奏點弦、捶弦、勾弦這些技巧時更容易。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 jumbo fret;一方面是它可能使打弦的情形增加,另一方面,高把位會因 fret 太粗而不好彈。此外,形狀也會影響手感,例如有些古老的琴會用較方的,不過現今大多數的琴都使用比較圓的 fret 了。買琴時注意一下 fret 的邊有沒有修磨平整,可以知道它的做工細不細。至於 fret 可能打歪,造成音不準的問題是不用擔心的,因為現在都是用機器打的。一把琴彈了好幾年,它的 fret 若是磨損嚴重而有打弦或雜音出現,就要拔掉舊的 fret 換新的,這就是 refret。refret 沒做好可能讓整支 neck 報廢。
十二、關於旋鈕 "Tuner":
簡單說,它就是用來調音準的,不過這可是一點也不能馬虎。一個不好的 tuner 容易讓弦走音,這就夠讓 player 傷透腦筋了。常見的廠牌有 Schaller、Gotoh、Grover、Sperzel 等等。現在有許多好產品,大都能保持弦的穩定,不易走音,像是 PRS 和 Sperzel 的鎖定型旋鈕。此外,還有許多旋鈕不但穩定,還兼具美觀、順手好用的優點,這都是各家廠牌努力改良的結果。
十三、Bridge 那麼多種有什麼差別:
Bridge 就是琴橋,我們可以大致區分為固定式 ( fixed ) 和浮動式 ( floating ) 兩種。所謂 floating 的就是俗稱有 "搖杆" 的,像是Stratocaster。固定式的大抵不外是 Gibson 的 Tune-O-Matic 和 Fender Telecaster 型這兩種。fixed 的好處是簡單穩定,容易控制而 sustain 好。
floating bridge 常見的有 Fender ( 俗稱小搖杆 )、Floyd Rose ( 俗稱大搖杆 )、Kahler ( 漸漸被 Floyd Rose 取代 ) 等幾種。當然他們都可以做出相同效果,只是程度有別。一般地說,小搖杆比較穩定 ( 或謂不靈敏 );大搖杆則比較靈敏 ( 也可說是不穩定 ),他們各有優缺,利弊互見。選擇當然要視 player 的 style 而定,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。有一些廠牌 ( 例如 Wilkinson 和 PRS ) 為了兼顧穩定和靈敏,也改良出一些相當不錯的搖杆。player 必須衡量自己的需要來選購。bridge 對一把琴的影響重大,除了 floating bridge 能夠做出 fixed bridge 不能做的效果以外,對音色也有很大影響。固定式的琴橋,一般都會有比較好的共鳴。【傳統式】小搖杆有 6 支螺絲鎖在 body 上,相對於大搖杆只靠兩根支柱鎖進 body,弦和 body 的共鳴自然有差。